户外约伴网
标题: 户外约伴网周报(9月13日) [打印本页]
作者: 腊梅含香 时间: 2019-9-13 10:54
标题: 户外约伴网周报(9月13日)
本帖最后由 腊梅含香 于 2019-9-13 10:58 编辑
一、桂花飘香中秋到,月影清风入怀抱;开心快乐溢满心,阖家团圆皆欢畅。户外约伴网衷心祝福徒友们中秋佳节开心快乐安康幸福!
三、户外知识:别让这些登山误区,变成你户外路上的“定时炸弹”
登山者最大的敌人不是山地环境,而是错误的决策。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登山这个全新的领域如同幼儿学步,需要打下良好基础。否则一些错误习惯和心态一旦养成,就会不断纵容自己,直至酿就出致命的那个错误决策。这些错误的习惯和心态,主要体现在八类登山误区中。首先,便是对小山的轻视。
误区一:“小山无风险” 说起登山风险,很多山友会首先把目光投向偏远山区、高海拔雪山,一些海拔低、近郊山区路线会被描述为“菜鸟级、散步级”,这种心理上的轻视自会带来行动上的怠慢:独行进山、没有规划,穿着随便,甚至在行进中毫无专注。
警惕家门口的小山:坠崖——没有一座山是绝对安全的。事实上,近郊山区才是山难的高发之地。据去年的山难报道,这些“小山”共发生山难18起,死亡21人(占比78%),坠崖是其最大元凶。
很多小山野线开辟之时,就是为了欣赏常人看不到的原始、奇险,体力不济、迷路踏空、放松警惕等,都有可能坠崖。去年在北京房山山区,仅因坠崖就夺去了4位山友的生命,在绩溪骆驼峰、乐青玉甑峰还有3位山友因拍照坠崖死亡。 警惕家门口的小山:山洪——除却坠崖,夏季近郊山区还必须警惕山洪。近年来溯溪活动火热,一个队伍可达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而山洪突发且势猛,一次爆发往往造成多人死伤。2017年,7名山友丧命山洪;2018年,三起山洪事故造成4位山友死亡,甚至有两起发生在同一天;今年7月6日,台州仙居丽人谷山洪2位山友死亡,7月21日,江西靖安县吕阳洞突发山洪,4人死亡……。大暴雨能让平时看着非常“温柔”的小溪迅速变成一条大河,速度快到连跑到高处的时间都没有。
还有迷路、失温、中暑、猝死、雷击等——山连山,路岔路,再加上植被、落叶、变天等,小山也容易迷路,去年5月山友“蜂窝”就是在北京近郊凤凰岭迷路后遇难;即便是海拔只有2000多米的小五台去年也发生了失温山难;中暑、猝死等事故也每年上演……。“小山”常常让人觉得一会就登上去了,忽视了“小山”往往道路复杂。
登“小山”也是户外技能的综合考验——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无常,它的规律如轨迹、里程、爬升、危险路段、天气等信息可以提前查询,自己有无能力走下来?能否放弃?它的无常如变天、打雷、遇蛇/蜂、突发山洪、泥石流等,你有没有相关知识和经验来应对?
攀登大山的实力,也是在一座座“小山”的攀登中积累出来的。摒弃“小山无风险”的观念,也不要传播这种观念。把每一次登小山的机会当作户外技能的考验,思考有无改进的地方,别让懈怠形成常态。
除了“小山”,还有一种轻视是针对“一日登山”的。
误区二:“一日无所谓” 在登山进阶中,一日轻装是最初级的阶段,也是山友们“脚痒”又没太多时间时的调剂良药。因为无需在山里过夜,一些山友会抱着“就一天凑合凑合得了”的心态,着装随便、随便装些吃的就出发。
一日登山也有风险——即便不在山里过夜,上文所述风险也并不少见。很多一日路线难度很大,罔顾体力、技术和装备容易出事,比如北京箭扣长城,迷路、雷击、坠崖等事故屡屡不止;绩溪的骆驼峰(又称草鞋耙子尖)去年和前年都有坠崖山难发生。很多坠崖事故,都是发生在单日路线中。
另外,一日登山遇险时,因为背负的安全物资少,反而更危险。今年春节一男子在除夕夜滚落房山悬崖,虽靠一件军大衣撑了7天被救,也着实令人后怕。
一日登山也是系统工程——一日登山,尤其是野山,从天气评估、路线选择到装备携带都体现着登山的精细。一日登山最好带上应急和急救用品,如:轨迹可以预防迷路,急救包有助于受伤后遏制伤情,口哨可以省力呼救,头灯、火种、救生毯、雨衣(雨季)应付天黑及下雨,备用粮、备用水可以帮你撑到救援到来。 对登山的第三个误区便是独行。
误区三:“独行也没事”
登山也许是体验孤独的最好方式,但独行登山不是,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路线。但近年来无论是高海拔登山、穿越还是周末徒步,独行山难的比例高居不下,值得警惕。
独行隐藏风险高——2018年一山友独穿贡嘎高反罹难,2017年一名山友独穿洛克线迷路受伤,被救出后去世,今年6月一名女性山友在房山独爬野山迷路被困悬崖……独行事故比比皆是。
登山勿独行,风险多,乐趣少。国内长线海拔高,周郊野山徒步路线也少有信号,对于独行山友来说,最可怕的是进山后发生高反、迷路、坠崖、中暑等事故时无人相助而陷入孤立无援境地。
结伴提升安全性——“一个登山队至少应有三人,除非事先做了足够的准备”(来源:《登山圣经》),这是由多年前美国登山俱乐部联合制定的“登山守则”的其中一条,意义在于提升安全性:其中一人受伤,第二人可以求援,第三人则留在原地照顾伤者。团队出行,风险少,乐趣多。
而与独行相对应的误区,则是随意结伴。
误区四:"随意结伴行” 网络约伴、临时组队,不少长线队伍由此组成,匆匆奔赴徒步起点,有的周末队伍甚至一二百人,却没有几个人互相认识,对领队更不了解,不少冲突和危险由此造就。
冲突与危险——登山是一个一路相伴克服劳累的过程,彼此不熟悉的人随意结伴,习惯不同、性格不合,很容易产生冲突,导致队伍不能走在一起,甚至发生危险时视而不见,事后相互推诿。随意结伴的另一个风险是,你并不真实清楚对方的体能、技术和经验,危险来临之时,却也只是一盘散沙。仓促组成的队伍往往互相缺乏照应,发生风险不能共同应对。
选择自己熟悉的队友、信得过的领队——登山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的是相互信任与合作的队友。所以登山前,选择自己熟悉的队友和领队,会配合更默契,即便有分歧也会更快化解。
而第五种误解则是一种盲目的自信。
误区五:“日久自成才” 以“山龄”论经验似乎已是共识,很多人也只关注自己的经验,却忘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殊不知当下的登山理论也在更新,多年前的经验和观念如今可能已被“证伪”,未经学习和对比,你永远不知道哪次会玩错。
登山是一个需要主动学习的过程——很多登山事故是由于登山者长期持有某些错误观念或忽视一些细节导致的。比如有些山友觉得备用光源是累赘,但头灯坏掉的那一次就酿成了大祸;一些山友登山时间不短,但鞋带还是系不好;还有一些山友背包总是过重,膝盖吃力,却从未想过如何减负。不论是郊区徒步,攀岩还是攀登高山,都有很多的技术、经验需要学习和积累。
登山问题无论大小,都需要留心观察、学习请教,甚至参加正规培训,否则,很容易陷入“我觉得自己很强”的误区。
除了盲目自信,还有一种误区是对他人的盲目信任。
误区六:“老手更安全” 很多山友认为越是老山友,登山就会越安全,所以凡事追随即可。也有些山友会自恃经验丰富,在登山时放松警惕,但危险总会以各种形式潜伏。
老山友也会有风险——近年来“资深山友”频现事故报道。上月,一名“资深山友”独行崂山疑因身体原因死亡;还有一名山友在登河北五岳寨时因心脏病发身亡,而此前他刚胜利登顶珠峰;去年4月,河北一经验丰富的山友独自前往房山探路,疑似因拍照坠崖身亡。
在山面前,老山友的技术和经验会为登山加分,但若放松警惕,它们就会成为登山的桎梏。
在登山技术方面,下山是很多山友的一大减分项。
误区七:“下山最轻松” 上山呼哧喘气、心跳加速、汗流不止,下山却没有这种感觉,很多山友都有一种上山辛苦、下山轻松的感觉,会放松警惕,甚至会放开脚跑下山。其实,下山远比上山更考验你的登山能力。
下山轻松是假象——上山时需要肌肉参与提起自己的身体,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会给心肺造成很大负担,你会直接感知到疲累;下山时肌肉主要用来发力“刹车”,不需要消耗过多氧气,心肺负担较小,但是落地冲击力加倍,股四头肌会边拉长边发挥力量(离心收缩),导致肌肉细胞损伤,这种损伤无法被很快感知,一般是在下山后一两天肌肉疼痛感明显。
没有上不去的山,只有下不来的人,下山其实更危险。
很多登山事故发生在下山阶段——腿部肌肉小细胞损伤会导致腿部肌力大幅下降,双腿支撑体重、稳定身体的能力下降,再加上放松警惕,就容易跌倒,这也是登山事故多发生在下山阶段的原因。比如很多高海拔滑坠事故,比如去年一山友在秦皇岛背牛顶徒步下山时就因腿软、登山杖拄空坠崖身亡。下山时间常常是黄昏,体力已消耗大半。
加强下山能力很有必要——强化下山能力,一方面需要平时锻炼股四头肌,另一方面需要你在下山时减少对腿部的压力:小步慢慢下山,利用登山杖,减轻背包重量,选择平缓路线等。下山宜缓不宜急,切勿跑下山。
对登山的最后一个误区便是山友们闻之色变的“失温”。
误区八:“夏天不失温” “失温”是一个在冬季登山时的高频话题,很多山友也以为失温只会发生在冬季,夏季也只有高海拔雪山才会失温,夏季低海拔登山时没有必要担心。事实上,夏季低海拔山区,失温仍是你必须警惕的危险。
失温,夏季也需警惕——风、冷、湿任意两个因素就会导致失温,所以夏季登山,下雨、刮风、山区低温都足以导致失温,不可不防。
潮湿阴冷的环境容易导致失温。2010年7月、2012年6月,两位山友在大理苍山皆因失温、饥饿丧命;2013年6月,山友张先生在鳌太失温丧命;山友断肠草也曾分享过他于2011年9月在鳌太失温的经历:“如果以前有人跟我说,零上10℃能冻死一个人,我不会相信,但是经历这次失温之后我不会再有怀疑。”(来源:断肠草《失温——容易被人忽略的危险》)
预防与应对——针对失温,预防很重要:夏季登山必须携带雨衣,去往海拔较高的山区,保暖防风衣物必须携带。雨衣也是必备装备,还可以考虑雨衣、天幕二合一的款式。而失温发生后,正确的救援措施更为重要:转移到避风遮雨处;用睡垫把患者与地面隔离;脱掉湿衣物并擦干身体,穿上干衣服并用睡袋包裹起来;在脖子、腋窝等核心区域加温;喂食流质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
告别误区,拆除“炸弹” 这八类误区是山友们登山之旅的“定时炸弹”,未必会炸响,但终归是隐患。在登山旅程中,不要让惰性心理占据上风而从不反思,否则,你就是在与狼共舞,一旦超出你的承受能力,登山的乐趣将不复存在。(来源:雪线之上)
四、健康运动:跑步时岔气需调整呼吸,平时做好3点可预防 岔气,也称为运动中急性胸肋痛,指通常在体育运动特别是跑步中,胸肋部易产生的疼痛,多发生在下肋部。岔气给跑者带来的损伤并不大,但是跑步时遭遇岔气会影响跑步表现,严重者不得不中止跑步。
岔气的本质是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痉挛。在进行跑步之类的剧烈运动时,肌肉会进入紧张状态,而肺脏不能迅速提高潮气量,以满足肌肉活动时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于是在交感神经的作用下,呼吸肌就会因为紧张而痉挛。或是在身体活动需氧量加大时,呼吸不得法,只是加快呼吸频率而呼吸较浅,也会引起呼吸肌的紧张导致痉挛。
当跑者在跑步过程中遭遇岔气,该怎么办呢?如果是在训练时,就尽量暂停跑步,进行深呼吸,症状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在比赛中无法停止跑步,那么就减慢速度,没有出现岔气的那一侧的脚落地时进行呼气。比如右侧出现了岔气,那么在左腿落地时进行呼气,这会减轻岔气的疼痛感。
当呼气的时候,隔膜的肌肉就会被使用到。如果在岔气的同一侧脚落地时进行呼气,来自地面的冲击力会通过身体传输冲击到膈肌,导致岔气更加严重。而在和岔气相反的一侧脚落地时呼气,能够缓解岔气症状。
跑者在平时做好下面三点,可以预防岔气。 一是跑前饮食要控制。如果跑者在跑前的1-2个小时摄入了较多的高脂高纤维食物,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岔气。高脂高纤维的食物消化速度较慢,如果没有经过充分消化,跑步时肠胃负担较重,很容易引起岔气。因此,吃过食物之后,至少要留出2个小时的消化时间,然后再跑步。
二是坚持热身。通过5-10分钟的健步走或者动态拉伸,让身体的肌肉,包括呼吸肌在内,做好跑步的准备,能够大大降低岔气的风险。
三是调整呼吸。跑步时的呼吸非常重要,身体需要通过呼吸来摄取氧气并排出废气,不断的维持运动所需的能量。跑步时,跑者需要深呼吸,也就是常说的腹式呼吸。通常情况下,迈步2-4次进行一次吸气,然后在迈2-4步的过程中进行呼气。随着跑速的加快,呼吸频率也会变快。这种做法不仅能预防岔气,还能为身体输送更多的氧气,保持能量充足。 (来源:42195m)
四、好文分享: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见识和格局
有见识和格局的人,才能把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兹心
办大事,以识为主。曾国藩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的见识和眼光,才能只是辅助。
秦朝末年,刘邦率军率先攻入咸阳。诸将一窝蜂的去争抢财物、美女,而萧何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而是迅速跑到丞相府,把秦国的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后来,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宫,只有刘邦凭此掌握了天下形势,从要塞关隘、人口分布、物产货殖一应俱全。这些材料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萧何功不可没。后来,刘邦论功行赏,说:“逐鹿天下,萧何是我的仆人,你们都是我的猎犬。”满朝功臣,只把萧何比做人,可见萧何在刘邦心中分量之重。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决定着一个人的所能抵达的高度。
大事,以识为主,见识上高瞻远瞩,才能先人一步,最终成事。 见识和格局,决定了你的层次。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代表你水平的、展示你的生命层次的东西,不是金钱,也不是名利,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失去。真正决定你层次的就是你的见识与格局。
古代有个叫仪狄的人发明了酒,献给大禹。大禹喝了感觉很爽,却没有夸赞他,反而下令禁酒。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大禹去世后,他的子孙并不觉得酒有什么危害,废除了禁酒的法令。几百年后,夏朝君主桀,挖了一个酒池,大到可以在里面行船,很多人和桀一起喝酒,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最终桀因为酒而亡国。隋炀帝杨广“妓航酒船”,沿着大运河从北喝到南,最终身死国灭。
历史上的君主因酒而亡国的数不胜数,而平民百姓因酒误事的更是多如牛毛。王阳明曾说:万事万物都在人的心里。同样是美酒,后人看到了美味,大禹却看到了危亡。所以决定人能看到什么,不是人的眼睛,而是人内心的见识和格局。而人的层次,也因此分出了高低。
见识与格局,决定了你的成就
国学大师钱穆老先生游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沙弥在一棵历经百年风霜的古松旁种一种观赏植物“夹竹桃”。老先生由此感慨地说:“以前,僧人种树时,已经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愿景,而今,小沙弥在这里种花,他的眼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哪!”
一个人大事难成是因为心中的格局太小所致。有的人做事,只看眼前的利益,有的人做事,却看几十年的发展。下棋的时候,真正的高手都要往后看几步,提前想到对手可能落子的地方,并找到应对的办法。而所谓的臭棋篓子,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一个人看得够远,才能走得够远。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大格局,就是有足够大的视角去审视人生,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有大格局才能成大事。
兹心批注:
(1)你的认知和见识,就是你的价值观,你的内核,也是你为人处事的根本。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人生在世,我们需要把时间浪费在值得的人与事上,和那些灵魂相似的人一起前行。蒙田说:“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不管我们自己的认知在哪个水平,我们都不要停止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提升,追求更好的自己,终身成长。
(2)站的高才能看的远,我们和圣人的差别不仅在于格局,更在于眼界,在于思考,因为我们常常沉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甚至生存里,不能跳脱出来看,而他们懂得思考的可贵,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虽然脆弱,却因思考而伟大!(来源:慈心读书会)
欢迎光临 户外约伴网 (http://aayb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