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约伴网

标题: 10月27日户外约伴网早报 [打印本页]

作者: 腊梅含香    时间: 2016-10-27 09:26
标题: 10月27日户外约伴网早报
本帖最后由 腊梅含香 于 2016-10-27 10:01 编辑

一、明天野狼部落组织的徒步活动“探密米亚罗,赏不一样的风景”将如期进行,感谢约伴同行米亚罗,请已经报名参加此活动的徒友们携带好防雨、防滑、防寒装备和碗筷,按时于明天下午六点半在成都二环路浣花宾馆往城外方向两百米加油站(财大对面)集合上车。
二、秋来红叶随风飘,爬山赏景乐淘淘。鬼线部落组织的10月29日徒步穿越活动“红叶观赏A/B线,药师岩----鹤江村[成都大邑]” 报名继续中,此活动适合体能不同徒友的需要。A线----全程穿越,属于中等难度、强度,观赏西岭雪山外围丘陵地带的红叶; B线----不穿越,只游览药师岩和鹤鸣山。想去的徒友们赶紧报名吧,大邑药师岩具有历史感的山壁石刻、鹤鸣山及鹤江村的美丽风光正等着大家欣赏。请关注: http://aaybw.com/thread-153-1-1.html(出处:户外约伴网)

三、
户外徒步知识:常见的19种风险及防范(四)
  16、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判定泥石流的发生:(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生。(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4)切勿上树躲避。
   17、中暑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18、失温
  (什么是风感温度?什么是高空风?什么是中心体温的部位?参考: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手脚表面是35度)
  导致失温的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
  失温的症状: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参考温度: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37度-正常;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33度-严重,意识模糊;30度-无针刺感觉意识;28度—死亡。
  危机处理:[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19、高山反应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控制负重问题很重要)。(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













欢迎光临 户外约伴网 (http://aayb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